各 處 職 掌 及 績 效
中心組織架構

財團法人職業預防及重建中心之組織架構,最高設有董事會,現任董事長為許銘春,下有執行長何俊傑、以及二位副執行長鄧明斌與吳政龍,管理以下六個業務處,分別為:職災預防技術處、機械設備技術處、職業衛生健康服務處、職業傷病服務處、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服務處、行政管理處;另設有資訊長提供網路技術支援與輔助,本中心同仁學經歷分佈:6%博士、34%碩士,團隊成員48%領有職安衛相關專業證照。
職災預防技術處
- 高風險事業單位職業災害預防之推廣、輔導及教育訓練。
- 輔導中小型營造工程安全衛生管理及災害預防。
- 提供政府職業安全衛生健康政策諮詢及協助。
- 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研發、推廣與輔導。
- 推動職業安全衛生技術教育訓練及人才培育。
- 促進職業安全衛生文化與防災輔導協助。
- 輔導事業單位推行職場風險管理,提升產業安全衛生文化。
1. 全民職安衛文化促進:
• 本年度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參選單位及人員共計25家事業單位及4位個人貢獻獎,經第1次評審會議結果,有22家事業單位進入複審,預計8月底公佈得獎名單,另頒獎典禮預計10月中舉辦。
• 規劃於全國辦理2場次「112年職災勞工(眷屬)關懷及職災預防宣導園遊活動」,以關懷職災勞工及眷屬為主軸,同時宣導職業災害預防與罹災者的權益及相關重建資源。6/11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第一場園遊活動順利圓滿落幕,計有300位職災勞工及眷屬與1200位社會大眾參加;第二場預訂於8/5在高雄駁二舉辦。
• 辦理「大專院校暨高中職學生職業安全衛生體驗營」,規劃8梯次提供160名在校學生至推動職安衛優良事業單位及工地進行體驗活動。
• 針對全國校園安全衛生,透過聯合教育部與校園職安衛自主互助聯盟,辦理全國大專院校安衛單位及人員職能提升交流活動,7/5~7/6於東華大學舉辦大專校院校園職業災害預防暨安全衛生實務論壇活動1場次。
2. 中小型營造職安衛技術推廣:
• 營造業科技減災說明會已辦理新北、基隆及台南,三場次近170人次報名參加。
• 辦理1350場次營造業中小型工地專業輔導,至6月底已完成全國各地區共700場次輔導。
3. 高風險事業單位職災預防推廣:
• 提供事業單位申請四大危害職災預防教育訓練,6月完成接受申請輔導,辦理墜落危害預防教育訓練1場次。
• 辦理2場次職業災害預防訓練暨工安體感體驗活動,第一場次6/15-6/16已辦理完成,9/21-9/22辦理第二場次活動。
• 辦理高風險職災預防相關教育訓練,訂於112年6月28日開始至112年10月20日止,於全台開課50場次。
• 全國各地區辦理TOSHMS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宣導活動共8場次。
• 全國各地區辦理勞工作業場所減災暨職業災害保險實績費率宣導活動共4場次。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1. 全民職安衛文化促進:
• 已完成國家職安獎評選及表揚活動計畫採購評選,規劃辦理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
• 規劃於全國辦理2場次「112年職災勞工(眷屬)關懷及職災預防宣導園遊活動」,以關懷職災勞工及眷屬為主軸,同時宣導職業災害預防與罹災者的權益及相關重建資源。
• 辦理「大專院校學生營造工程安全衛生體驗營」,安排榮獲優良工程金安獎工程場址,募集大專院校與開放高中職畢業班學生報名,年度內辦理8梯次共160人次安全衛生體驗營活動。
• 辦理「大專院校校園職業災害預防暨安全衛生實務論壇」,透過聯合教育部與校園職安衛自主互助聯盟,辦理全國大專院校安衛單位及人員職能提升交流活動,共同落實職安衛管理,提升校園預防減災技能。
2. 中小型營造職安衛技術推廣:
• 提供事業單位申請營造工程臨場輔導。
• 辦理「營造業職安衛科技減災說明會」8場次,分別於新莊、基隆、台南、新北、台中、宜蘭、花蓮、高雄各區辦理活動。
• 辦理1350場次營造業中小型工地專業輔導。
• 完成37個工地現場訪視,發送本中心出版之營造業危害預防輔導手冊、本中心112年度辦理營造相關教育訓練資訊,促進全國職業安全衛生文化。
3. 高風險事業單位職災預防推廣:
• 提供事業單位申請四大危害職災預防教育訓練(四大危害:墜落、倒塌崩塌、切割夾捲、局限空間)。
• 辦理2梯次職業災害預防訓練暨工安體感體驗活動,預計120名學員參加。
• 辦理五大危害高風險職災預防相關教育訓練50場次。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機械設備技術處
- 推動職場本質安全文化制度及推廣危害預防技術。
- 機械設備源頭管理之推動及危害預防之研究發展。
- 輔導提升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技術及推展安全防護技術。
- 宣導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法令制度。
1. 推動源頭管理及危害預防:
辦理我國指定機械設備型式檢定業務之能力驗證,2月16日完成2場次,2月21日完成1場次, 2月22日完成1場次,5月9日完成1場次。
2. 推廣本質安全文化及危害預防技術:
• 規劃「產業適用之安全防護技術研討活動」10場次,預計7~9月完成。
• 規劃「源頭管理法令宣導活動」20場次,預計7~9月完成。
3. 機械設備檢查技術之研究發展方面:
• 規劃「堆高機自動檢查實務及技術說明活動」15場次,預計7~9月完成。
• 持續推動「提升危險性機械設備代檢品質及制度精進之方案」計畫,積極掌握代行檢查執行現況。
4. 輔導提升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技術:
規劃輔導建立專業起重機保養廠機制,預計於112年底前完成50家保養廠評鑑工作。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1. 推動源頭管理及危害預防:
辦理我國指定機械設備型式檢定業務之能力驗證,共計4場次。
2. 推廣本質安全文化及危害預防技術:
• 完成規劃「產業適用之安全防護技術研討活動」10場次。
• 完成規劃「源頭管理法令宣導活動」20場次。
3. 機械設備檢查技術之研究發展方面:
• 完成規劃「堆高機自動檢查實務及技術說明活動」15場次。
• 持續推動「提升危險性機械設備代檢品質及制度精進之方案」計畫,積極掌握代行檢查執行現況。
4. 輔導提升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技術:
建立專業起重機保養廠機制,規劃辦理50家保養廠輔導及評鑑工作。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職業衛生健康服務處
- 統籌管理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之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 維運管理勞工健康照護平台網頁。
- 建置職業衛生健康專家資料庫。
- 開發職業衛生健康服務工具或技術指引。
- 建置職業衛生管理與技術之核心教材。
- 辦理職業衛生及勞工健康服務專業人員實務教育訓練。
- 辦理認可之勞工健康顧問服務機構實地訪查。
- 辦理認可之作業環境監測機構實地訪查。
- 其他職業衛生及勞工健康服務事項。
1. 精進職業衛生及勞工健康服務模式及品質管理:
• 統籌四區(北、中、南、東)勞工健康服務中心現有業務並推動強化其品質管理。
• 修訂認可勞工健康顧問服務機構及作業環境監測機構之實地訪查計畫。
• 6月份辦理訪查委員共識會議及機構說明會。
2. 提供職場衛生及健康專業資訊及其連結運用:
• 強化職業衛生及勞工健康管理之效益,於官網提供相關資訊、持續更新現有專家資料庫之名單。。
• 規劃開發職業衛生專業領域之資源清單、職業衛生及健康服務核心教材、工具、技術文件。
• 依規劃辦理其專業人員在職訓練課程,6月2、7及9日分別於新竹、高雄及花蓮共辦理3場次112年度新版KIM關鍵指標檢核實務課程,計110人次參與。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1. 精進職業衛生及勞工健康服務模式及品質管理:
• 統籌四區(北、中、南、東)勞工健康服務中心現有業務並推動強化其品質管理。
• 辦理1場次勞工健康服務中心職能提升與共識課程及在職教育訓練。
• 修訂認可勞工健康顧問服務機構及作業環境監測機構之實地訪查計畫及流程。
2. 提供職場衛生及健康專業資訊及其連結運用:
• 強化職業衛生及勞工健康管理之效益,持續更新現有專家資料庫名單及相關資訊。
• 規劃開發職業衛生及健康服務專業領域之資源清單、核心教材、工具、技術文件。
• 辦理其專業人員在職訓練課程,4月起規畫辦理共20場次。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職業傷病服務處
- 統籌管理職業傷病診治專責機構與網絡醫院。
- 辦理職業疾病鑑定調查機制及群聚事件調查與預防。
- 辦理職業傷病診治認可醫療機構之管理及補助。
- 辦理職業傷病專業通報機制之建立、品質審查及補助。
- 維運職業傷病服務平台網頁。
- 辦理職業傷病診治服務專業人員教育訓練與技術研討。
- 其他有關職業傷病服務事項。
1.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73條規定,勞動部認可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及所建構之網絡醫院,將其診治服務的職業病、疑似職業病及職業傷害個案,通報至勞動部所建置之職業傷病通報系統。本中心分析112年1-5月,提供職業傷病診治服務勞工達10,335人次(認可醫療機構 6,769人次、網絡醫院 3,566人次),職業傷病通報個案資料共2,691例,其中登錄之職業病及疑似職業病者,計858件(屬職災保險表列職業病及視為職業疾病,計679件(佔25.2%)、非表列職業疾病,計有10件(佔0.4%),另疑似職業病計169件(佔6.3%),而職業傷害通報件數,計1,833件(佔68.1%)。
2. 統籌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及網絡醫院之服務:
• 提供6場次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績優觀摩與輔導訪視。
• 辦理88家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書面登錄審查作業。
• 提供全國週間每日提供平均60診次之職業傷病門診。
• 推動疑似職業傷病勞工個人專屬服務方案,協助勞工門診掛號、初診服務、追蹤管理、主動協助勞工申請相關補助。
3. 職業疾病鑑定調查及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案件評估:
• 完成調查5件職業疾病鑑定案。
• 完成8件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案件(俗稱過勞專案)職業醫學評估。
4. 優化職業傷病診斷技術與宣導職災防治:
• 完成辦理職業病診斷研討課程1場次。
• 完成辦理職業傷病防治與職災勞工保護教育訓練2場次。
• 規劃職業傷病診治個案管理師訓練課程。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1. 統籌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及網絡醫院之服務:
• 提供6場次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績優觀摩與輔導訪視。
• 辦理82家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書面登錄審查作業。
• 提供全國週間每日提供平均75診次之職業傷病門診。
• 推動疑似職業傷病勞工個人專屬服務方案,協助勞工門診掛號、初診服務、追蹤管理、主動協助勞工申請相關補助。
2. 職業疾病鑑定調查及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案件評估:
• 完成調查5件職業疾病鑑定案。
• 7件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案件(俗稱過勞專案)評估進行中。
3. 優化職業傷病診斷技術與宣導職災防治:
• 規劃辦理職業病診斷研討課程2場次。
• 規劃職業傷病防治與職災勞工保護教育訓練4場次。
• 規劃職業傷病診治個案管理師訓練課程。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服務處
- 推動及規劃建立職業災害勞工個案管理服務制度。
- 規劃發展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服務體系,推廣醫事機構認可為職業災害勞工職能復健專業機構。
- 推廣職業災害勞工職能復健服務。
- 職業災害勞工職能復健服務及其個案管理之品質管理。
- 地方政府職災勞工個案管理服務之品質管理。
- 提升職業災害勞工職能復健服務人員專業知能。
- 提升地方政府職災勞工個案服務人員專業知能。
- 配合辦理事項及協調管理。
1. 提供民眾服務:
• 提供民眾職災重建相關建議及協助共計156案次。
2. 提供職災勞工跨專業重建服務:
• 提供11案重建議題複雜之職災勞工跨專業整合服務。
3. 輔導職能復健專業機構:
• 提供24場次職能復健機構品質提升服務。
4. 提升專業人員服務品質:
• 參與地方政府聯繫會議共9場次,協助地方政府與區域重建資源橫向連結。
• 製作標準化工作能力評估示範影片,提供職災勞工工作能力評估之執行及報告品質。
5. 維護重建服務品質:
• 審查職能復健服務紀錄共3468件報告,及時提出服務適切性及報告品質調整建議。
• 分析審查地方政府職災專業服務人員服務紀錄共419件報告。
6. 發展多元職災重建服務:
• 分析我國職災勞工重返職場困難之職類,針對常見職類規劃相對應之服務。
• 分析我國職災勞工模擬評估訓練之需求,研發相關評估及訓練設施設備。
• 分析我國職災勞工重返職場困難因素,規劃一站式服務模式及流程。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
1. 提供民眾服務:
• 提供民眾職災重建相關建議及協助共計100案次。
2. 提供職災勞工跨專業重建服務:
• 提供6案重建議題複雜之職災勞工跨專業整合服務。
3. 輔導職能復健專業機構:
• 提供16場次職能復健機構現場輔導協助服務。
• 辦理3件職能復健機構書面審查作業。
4. 提升專業人員服務品質:
• 參與地方政府聯繫會議共3場次,協助地方政府與區域重建資源橫向連結。
• 製作標準化工作能力評估示範影片,提供職災勞工工作能力評估之執行及報告品質。
5. 維護重建服務品質:
• 審查職能復健服務紀錄共778件報告,及時提出服務適切性及報告品質調整建議。
• 審查地方政府職災專業服務人員服務紀錄共266件報告。
6. 發展多元職災重建服務:
• 分析我國職災勞工重返職場困難之職類,針對常見職類規劃相對應之服務。
• 依據職災勞工重返職場之需求,發展相關模擬評估工具。
• 依據職災勞工之需求,於各區盤點重建資源可用性,並蒐集專家資料庫。
下次更新時間:112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