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服務處
113.08.23
941
漸進式復工+職務再設計 讓明揚職災勞工安全回職場

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舉辦個案研討會,長庚醫院分享明揚職災勞工順利復工。(照片/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提供)
明揚屏東工廠去(2023)年發生重大工安意外,火場中歷劫重生的職災勞工「小陳」在勞動部啟動醫療復健、社會復健、職能復健及職業重建等多元服務,以漸進式復工的方式,於災後8個月再度重返職場、重拾專業工作。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今(23日)在高雄長庚醫院舉辦個案研討會,再次印證透過資源網絡的串連,能提供職災勞工至復工前所需各項「個別化服務」,同時改善會影響復工的危害因子,讓職災勞工能安全復工。
為有效協助區域性職災勞工重建服務資源整合、推廣及輔導,由勞動部指導、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辦理的個案研討會,今由高雄長庚醫院特地分享明揚職災勞工復工的好消息。以「小陳」為例,其於去年9月工廠發生爆炸時遭波及,經診斷有吸入性灼傷、腰椎骨折、右膝撕裂傷、左踝扭傷、肝臟挫傷、頭部鈍傷及頭皮撕裂傷等多重傷處,屏東縣政府職災專業服務人員(專服員)於第一時間主動關懷,提供勞工家庭支持,並積極協助申請薪資補償及勞保職災傷病給付等權益維護,即時給予精神上與實質上的幫助。
經過5個月醫療治療,小陳狀況已漸穩定,但仍有下肢平衡不足、無法長時間維持蹲姿,及體耐力、心肺耐力不佳等情形,經評估後接續由勞動部建置的高雄長庚醫院職業傷病診治及職能復健團隊接手進階服務,由專家晤談及評估小陳工作能力後,協助與雇主溝通,透過漸進式復工,讓小陳先返回職場工作半日,並將工作調整為電腦文書處理,再利用另一半日的工作時間進行強化訓練。
由職能治療師為小陳量身規劃的強化訓練包括體耐力及漸進式的負重訓練,再搭配各種動態訓練,如揹著2公斤工具進行平地巡場以模擬平日工作的巡場工作、及揹重物進行上、下樓梯或來回攀爬A字梯、進行螺絲組卸、或抬舉高爾夫球籃至一定高度等,這些訓練內容不僅結合體適能的提升,更運用各種方式模擬小陳平日工作的情境,並進行職務再設計,協助其順利返回原單位復工。
高雄長庚醫院職能治療師在研討會中指出,職災發生後,勞工的身心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或傷害,透過醫療復健、社會復健、職能復健與職業重建等多元服務,對應勞工在復工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無論是想回去原公司、原職務工作,或是需轉換職務、改變職業的職災勞工,都可透過重建服務回到職場;勞工亦毋需等待身體完全復原才能回到職場,透過漸進式的復工,不僅能減少勞雇之間對復原時程不確定的猜疑,更能使工作能力強化的效果隨復工強度調整,更加符合勞工的需求。
目前法規提供職災勞工的重建服務包括醫療診治及復工配合建議、心理輔導及社會適應、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職務再設計、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就業服務、追蹤及輔導再就業。在勞工復工過程中,雇主也有合理調整的責任,安排職災勞工從事最符合目前能力的工作,亦可申請輔具或機具等必要的輔助設施,以協助職災勞工安心和安全復工。
勞動部目前在全國設有17家職業傷病診治醫療機構、及36家認可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提供診治與職能復健相關服務。職災勞工如有復工協助需求,透過資源網絡的串連,均能接受到復工前所需的各項專屬的整合性服務,呼籲職災勞工及其雇主可善加利用這些資源。若有相關問題歡迎洽詢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02)8522-9366。
為有效協助區域性職災勞工重建服務資源整合、推廣及輔導,由勞動部指導、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辦理的個案研討會,今由高雄長庚醫院特地分享明揚職災勞工復工的好消息。以「小陳」為例,其於去年9月工廠發生爆炸時遭波及,經診斷有吸入性灼傷、腰椎骨折、右膝撕裂傷、左踝扭傷、肝臟挫傷、頭部鈍傷及頭皮撕裂傷等多重傷處,屏東縣政府職災專業服務人員(專服員)於第一時間主動關懷,提供勞工家庭支持,並積極協助申請薪資補償及勞保職災傷病給付等權益維護,即時給予精神上與實質上的幫助。
經過5個月醫療治療,小陳狀況已漸穩定,但仍有下肢平衡不足、無法長時間維持蹲姿,及體耐力、心肺耐力不佳等情形,經評估後接續由勞動部建置的高雄長庚醫院職業傷病診治及職能復健團隊接手進階服務,由專家晤談及評估小陳工作能力後,協助與雇主溝通,透過漸進式復工,讓小陳先返回職場工作半日,並將工作調整為電腦文書處理,再利用另一半日的工作時間進行強化訓練。
由職能治療師為小陳量身規劃的強化訓練包括體耐力及漸進式的負重訓練,再搭配各種動態訓練,如揹著2公斤工具進行平地巡場以模擬平日工作的巡場工作、及揹重物進行上、下樓梯或來回攀爬A字梯、進行螺絲組卸、或抬舉高爾夫球籃至一定高度等,這些訓練內容不僅結合體適能的提升,更運用各種方式模擬小陳平日工作的情境,並進行職務再設計,協助其順利返回原單位復工。
高雄長庚醫院職能治療師在研討會中指出,職災發生後,勞工的身心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或傷害,透過醫療復健、社會復健、職能復健與職業重建等多元服務,對應勞工在復工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無論是想回去原公司、原職務工作,或是需轉換職務、改變職業的職災勞工,都可透過重建服務回到職場;勞工亦毋需等待身體完全復原才能回到職場,透過漸進式的復工,不僅能減少勞雇之間對復原時程不確定的猜疑,更能使工作能力強化的效果隨復工強度調整,更加符合勞工的需求。
目前法規提供職災勞工的重建服務包括醫療診治及復工配合建議、心理輔導及社會適應、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職務再設計、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就業服務、追蹤及輔導再就業。在勞工復工過程中,雇主也有合理調整的責任,安排職災勞工從事最符合目前能力的工作,亦可申請輔具或機具等必要的輔助設施,以協助職災勞工安心和安全復工。
勞動部目前在全國設有17家職業傷病診治醫療機構、及36家認可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提供診治與職能復健相關服務。職災勞工如有復工協助需求,透過資源網絡的串連,均能接受到復工前所需的各項專屬的整合性服務,呼籲職災勞工及其雇主可善加利用這些資源。若有相關問題歡迎洽詢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02)8522-9366。

醫療診治、職能復健、職業重建等多元資源串連,能提供職災勞工至復工前所需各項「個別化服務」。(照片/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提供)

漸進式復工與職務再設計的應用,能讓職災勞工安全復工。(照片/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提供)
-
明揚職災個案復工新聞稿下載次數: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