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
新聞稿
職業衛生健康服務處
112.08.25
724

降低肌肉骨骼傷病危害因子 新版KIM11月上線

依據勞工保險局職業病給付人次統計數據顯示,民國107年至110年肌肉骨骼傷害包括手臂頸肩疾病及職業性下背痛所占比例年均為6成。近三年(112年5月止前三年)之統計數據,肌肉骨骼傷害仍為COVID-19以外之職業病之首,約占7成,可見肌肉骨骼傷害依然是勞工健康最大危害。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積極研修相關評估工具包括新版Key Indicator Method (KIM)檢核表線上版,期能找出職場造成肌肉骨骼危害的潛在高風險因子,對症下藥,亦提高勞工自我保護能力,降低職災風險。


肌肉骨骼傷害不僅會造成勞工健康的危害,對企業而言會導致工時損失、生產力降低、保險賠償成本增加,對國家社會也會帶來沉重的醫療與救濟負擔,因此肌肉骨骼傷害必須降低。找出作業中潛藏的肌肉骨骼傷害的危害因子,判斷其危害程度並加以改善,正是本中心職業衛生健康服務處(衛健處)成立後的重要預防工作。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一、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預防。…」;同法施行細則第9條之規定:「本法第六條第二項第一款所定預防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妥為規劃,其內容應包含下列事項:一、作業流程、內容及動作之分析。二、人因性危害因子之確認。…」。不論於法或維護勞工健康福祉之目標,預防人因性危害及避免重複性肌肉骨骼傷病成為職災預防重中之重。


職業衛生健康服務處經理林雅蕙指出,由於造成肌肉骨骼傷病的成因較為複雜,使用精簡且具即時評估特性的KIM關鍵指標檢核表成為廣泛應用的評估工具。透過此表,可以提醒勞工留意人體所能負荷的重量,找出職場造成肌肉骨骼危害的潛在高風險因子,對症下藥,亦可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降低造成肌肉骨骼之風險。


為此,勞動部在取得德國聯邦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BAuA)授權同意後,著手開發中文版KIM線上評估工具,本中心衛健處成立後更進一步承辦新版KIM修正工作。同時透過6月份3場次初階教育訓練課程試用,由從事職災預防之職業衛生及勞工健康服務專業人員的試用回饋,初步簡易判斷風險大小,以精進優化該工具之功能。據統計,111年辦理相關專業訓練共13場次計559人次,平均滿意度93.1%。預計11月即可於本中心官方網站上架供民眾使用。

Prev Next